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出了那一家,别再入了这一家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2/3/7 8:22:00 阅读:1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数人对自己的心行并不了解。尤其在做事时,往往落入外在结果,只在乎寺院盖得多么壮观、弘法做得多么成功、说法场面多么隆重,等等。事实上,这种追求和世人追求钱赚了多少、事业发展得多大相差无几。当然,两者成就的福德相距悬殊,因为前者所行事业能利益大众。但我们要知道,两种追求在用心上并无本质区别,这和达摩祖师当年讲的“没有功德”是同样道理。若以著相的、有所得的心行善,所做无非培植福德而已。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两种结果。在成就客观结果的同时,也在成长某种心行。以什么心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以贪心去做,最后成就的是贪心;以我执去做,最后成就的是我执。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做了几十年,最后只增长了一大堆我执、我慢及对事业的贪着,并且陶醉其中。表面看来做了很多佛教事业,内在成就的心行,却与佛法了不相干。

  所以,修行首先要以出离心为基础。时时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否则,极易落入凡夫心中,使生命毫无意义地空过。出家,本身是对世俗生活的出离,但真正要出离的,则是我们的凡夫心。每一种心,都有对应的环境,也就是唯识所说的见分、相分。正因为环境会引发相应的心理活动,故修行需在特定环境进行,减少它的活动机会。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摆脱凡夫心,这才是修行的实质内容。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往往是“出一家,入一家”,由放弃世间贪著,转而进入佛门的贪著。所以说,唯有强烈并正确的出离意愿,才有可能摆脱凡夫心干扰。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