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回归,俗称九七回归,有时称为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内地常称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指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租借香港新界99年的期限届满之时),英国将治权交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历史事件。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
2012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佛光文化编辑特别整理香港佛教相关报道、香港佛教人物、香港寺庙、香港慈善、香港与内地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在香港,佛教历史悠久,信众广泛。据不完全统计,香港目前约有100万佛教徒,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城市,这里每七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信佛。
佛教最早传入香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史迹为唐代杯渡禅师驻锡的道场。目前香港佛教以大乘教义为主,各宗并容,其中禅宗、净土宗、法相宗和密宗最为兴盛。在香港,佛教修行多于寺院、庵堂进行。香港佛教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港共有寺庙、精舍等大小共计400多间。
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2012 年4 月26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隆重开幕。至27日上午,共举行了七场精彩生动的专题讨论会,并同时举行了五场网络、电视论坛,论坛场面气氛高涨,精彩不断。
这将是香港回归以来举办的最大型的国际宗教会议,来自韩国、日本、印度、泰国、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高僧大德、佛学权威和知名人士将云集盛会;这也是佛顶骨舍利重光后,首次赴内地以外的地区巡礼,还是世界佛教论坛首次全程在内地以外的地点举办。
4 月25日,为庆祝佛诞及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香港佛教联合会迎请佛顶骨舍利莅临香港供奉大典在红磡香港体育馆正式举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原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周波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先生、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先生、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作安先生出席讲话。此次盛典吸引了30万余名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企业家、八方信众等人共同瞻礼祈福,馆内能容纳一万二千余名信众同时见证这一殊胜的时刻。
两地佛教交流
香港自回归祖国以来,内地、香港两地在佛教上你来我往,可见愈演愈烈之势。无论是在两地佛教文化、活动上,还是在佛教产业上,两地之间的交流随着回归时间的增加。15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年两地之间的交流盛事。
香港部分寺庙和部分慈善机构
宝禅莲寺
香港目前最大的寺院是位于大屿山的宝莲禅寺,有“香港第一禅林”之称。全世界最大的青铜佛像——“天坛大佛”位于寺旁,巍峨坐于木鱼峰上。佛像下放置了特别铸造的“回归宝鼎”,寓意香港回归后如春回大地、欣欣向荣。
西方寺
香港西方寺,座落荃湾老围村,背靠大帽山,前临三叠潭,花木青葱,流水潺湲,环境清幽,全寺连後山占地近二十万平方公尺,由菩提学会会长永惺老和尚创建於一九七零年;乃仿中国宫殿式建筑,琉璃瓦面,檐篷飞峭,庄严雄伟;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山明水秀,景致优雅。
如皋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如皋古城东南角,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
定慧创建于隋开皇十一年。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扬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大师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诛茅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
赤柱观音寺
位於赤柱马坑村的观音寺始建於1964年。创寺者为比丘茂昆法师,当时只是一所静修茅蓬,但因地处偏僻,生计难维,後交由乐果长老接办。至1968年再由比丘尼宝峄和盖中两师徒扩大修建。宝峄法师在东北辽宁沈阳县大南关慈恩寺出家。1937年离国驻缅十六年之久。在缅甸期间,得来自云南昆明的盖中法师为徒,後一同离开缅甸,先往澳门,1966年到香港赤柱。
极乐寺
极乐寺位於屯门虎地屯富路屯安里、清凉法院东南,占地2,800平方米,创建於1955年,己有50余年历史,寺庙以供奉五方佛为主。
据云,开山住寺智梵老法师毕业於倓虚老和尚在荃湾设立的华南佛学院,而倓虚老和尚早年曾在哈尔滨建有极乐寺,智梵老法师为纪念其师,故在屯门建寺时,亦取名极乐寺,以报师恩。
湛山寺
湛山寺位於九龍清水灣道大澳門龍蝦灣路,背掩郁郁青山,面視煙波浩渺之相思海灣,草木蔥翠,鳥語花香,風景秀麗如畫,乃一純正佛教天台宗道場。
湛山寺佔地面積超過20萬呎,由四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供法師坐禪念經的地方,有佛殿、青銅藥師佛像、舍利塔、居士樓等;另三部分是大雄寶殿和湛山寺慈德安老院以及最新落成的湛山寺寶德護理安老院。
部分慈善机构
香港佛教联合会
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佛教发展的里程碑。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香港一众法师成立香港佛教联合会接收日僧津木二秀法师湾仔道117号东本愿寺一栋四层木楼物业。自此香港佛教联合会成立。创会大德包括有:筏可法师、觉光法师、茂峰法师、茂蕊法师、优昙法师、浣青法师、海仁法师、瑞融法师、霭亭法师、宏智法师、慈祥法师、陈静涛居士、王学仁居士、林楞真居士等多人。
宝莲禅寺
宝莲禅寺--香港佛教发展的见证。宝莲禅寺最初名为大茅蓬。1906年,大悦丶顿修及悦明三位法师由江苏省来到大屿山建立道场。自此,十方云水僧闻风而至,香港的禅门渐见规范,至1924年正名为宝莲禅寺。纪修和尚出任第一代住持,迄今百多年,智慧大和尚为现今第七代住持。
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
战后香港佛教四众仝人组织香港佛教联合会,作为代表本港佛教徒谋取福利之机构。时至1961年,释觉光、释优昙、释宝灯、释洗尘等人发起组织一个专为僧人而设之团体,遂成立“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十位法师每人损赠8,000元并选址跑马地黄泥涌道建立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两年后正式注册。
志莲净苑
志莲净苑位于钻石山的志莲净苑,始建于1936年,占地三万多平方公尺,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六十多年来致力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宗教文化等事业。
香港佛教医院
本着佛陀慈悲的精神,香港佛教联合会于1970年创办香港佛教医院,服务各界大众。香港佛教医院于1991年加入医院管理局。香港佛教医院以"慈悲无我解病苦,修身护人创新生"的宗旨,提供全人医治及优质的医疗服务。
香港佛教坟场
香港佛教坟场位于港岛柴湾歌连臣角道IL7755号地段,占地面积2.65公顷。1963年获政府拨地,由香港佛教联合会斥资开辟建成,并设立香港佛教坟场管理委员会,依遵香港佛教坟场法例办理。委员会设有主席、副主席、司库及多名委员。日常事务则由坟场司理负责。另有工作人员,包括坟场管理、助理人员及清洁人员。
香港佛教名人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
觉光长老:法号觉光法师,辽宁营口人。1919年生。学法于浙江宁波观宗寺弘法学院。1938年到香港,长宗为第四十六代教观住持。曾任香港佛教弘法部主任,创办香海正觉莲社,香港佛教月刊。
图解:觉光长老在开幕式上致辞,当今世界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类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的目的就是运用佛法的智慧来化解这些矛盾,举办世界佛教论坛的目的就是运用佛家的智慧来化解这些问题。
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会长绍根长老
绍根长老
绍根长老法名昌正,字绍根,广东南海人,俗姓龚。现任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会长。
1997年,恳辞佛联会董事之职以来,助建希望学校从未间断。更以闻名中外的宝莲禅寺名义,登高一呼,各地佛教四众齐声响应,至今已为祖国山区助建希望中小学校校舍达200多间,遍布各省市。
长老曾任香港佛教联合会常务董事、妙法寺董事、宝莲禅寺董事、楞严精舍住持、广东海外联谊会理事、佛教慧远中学校董、佛教刘金龙中学校董、陈吕重德中学校董、宝莲禅寺张梅桂幼稚园董事等职。
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宽运法师
宽运法师
宽运法师,现任香港西方寺方丈。原籍中国辽宁省。香港能仁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博士研究生。1986年依止永惺上人剃度出家,1993年起担任西方寺监院一职。二十多年来一直追随永惺上人修学佛法,辅弼上人弘法利生,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同年8月受具足戒。法师热心于弘法利生,开展各种大小法会及社福慈济活动。2007年被两序大众推举为西方寺第二任方丈。
现任公职包括: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辽宁省政协委员、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中国辽宁大学“永惺佛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世界佛教论坛》董事局主席--社长、中国辽宁省喀左县宽运法师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预防性病艾兹病基金会顾问、中国辽宁省朝阳市佑顺寺住持、澳洲菩提寺住持;香港菩提学会副会长、东林念佛堂住持、佛教东林安老院院长、佛教菩提护理安老院院监等。
近年著有《大悲观世音菩萨》、《因缘集世间》、《佛教改变命运法》、《何去何从》、《西方寺七宝镶嵌艺术》、《莲宗历代祖师传略》、《无上菩提之本──三皈五戒》等书。
香港佛教艺人
香港佛教艺人
香港佛教的发展自然无法忽略信奉佛教的名人带动,他们或多或少地推进了香港佛教的在华人世界的影响力。当中明星包括刘德华、邝美云等人。
时事回顾:瞬间铸辉煌 香港回归十五年的15个瞬间(记录)
15年前的7月1日,一个全球目光汇聚的时刻,一个亿万国人感动的瞬间。分离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时光荏苒,东方明珠栉风沐雨,始终光彩依然。
回望15年,那些或喜悦、或悲伤、或激情、或凝重的瞬间,渐次浮现。叫人慨叹历史变幻的同时,也给了世人对于香港未来的无穷信心和期待。
1997: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零时,湾仔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紫荆花区旗,相伴冉冉升起。这是一个庄严的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仪式。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真正成为祖国这块土地的主人。
当天,特区首任行政长官、政府主要官员、临时立法会议员、高等法院法官等宣誓就职。香港从此走上“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崭新道路。
1998:安度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8月28日,恒指期货合约结算日,港股缔造传奇的一天。在中央政府强大支持下,特区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与国际炒家开展将近一年的“金融保卫战”,终在收盘钟声响起那一刻,宣告获胜。
到9月初,投机资本在特区政府的乘胜追击下,败退离场。这惊心动魄的一役过后,香港经济挺过困境,稳步走向繁荣。
1999:喜迎“安安”“佳佳”
1999年5月17日,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园开幕,内地赠港大熊猫“安安”“佳佳”喜迁新居。随后十余年,这对憨态可掬的熊猫明星,陪伴香港市民尤其小朋友度过无数欢乐时光,每年吸引访客逾160万。
而今,“安安”“佳佳”步入晚年,过着无忧无虑的“港岛生活”。2007年5月,它们还多了两个同样备受宠爱的邻居——第二对赠港大熊猫“乐乐”“盈盈”。大熊猫带给香港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温情。
2000:强积金走进市民生活
2000年12月1日,香港开始实行强制性公积金计划。除豁免人士外,18岁至65岁的他雇及自雇人员必须参加,至少抽取每月收入的5%加入基金投资,作为退休保障。
强积金以长期储蓄、谨慎投资为原则,根据不同承受风险能力设计各种类别基金,由公营机构积金局负责监管。截至今年5月底,市面上共有40个强积金计划,448个成分基金。雇主和雇员的登记率高达99%,自雇人员登记率为69%。
2001:中央图书馆落成启用
2001年5月17日,香港中央图书馆落成启用,是港人阅读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毗邻维园的中央图书馆,楼高12层,拥有2000多个座位,馆藏书量230余万册。工作闲暇,投身宁静的书城,细品书香,已成为这个城市里的爱书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2002:启动高官问责
2002年7月1日,香港进入第二届特区政府施政期,由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主导的“高官问责制”,揭开了特区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一页。所有司局长职级由公务员职位改为由行政长官任命,以合约方式聘任,并须为过失负政治责任。
“高官问责制”启动至今,已有多位高级官员因犯错辞职。特区政府的办事效率得以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更为有效,特区政府管治愈加顺畅。以港人为主的香港特区公务员,也获得了亚洲“最不官僚”的美誉。
2003:万众一心抗击非典
2003年6月30日,九龙淘大花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到访,温暖着每一位刚刚经历非典肆虐的港人的心。就在一个星期前,世卫组织宣布将香港从疫区除名。凭借港人的团结和坚强,凭借内地的无私援助,这场持续数月的疫情,终被控制。
那个悲伤的春天,全港共有1755人感染非典、299人死亡。
2004:CEPA正式实施
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开始实施。这项中央惠港政策,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香港经济陷入低谷的时刻,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着意加速两地间资本、货物、人员等要素的便利流动。
而后,CEPA补充协议以每年一个的速度“出炉”,为香港带来强大的经济动力。
2005:迪士尼乐园开幕
2005年9月12日,小朋友欢呼雀跃的大事:香港迪士尼乐园在大屿山开幕。这个全球面积最小的迪士尼乐园妙趣横生,5大主题园区与童话情节紧紧相扣,吸引了众多游客,也为香港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2010至2011财年,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游客超过590万人次。“快乐带来利润”的盈利模式,让迪士尼自信满满、不断扩建。
2006:陈冯富珍当选世卫总干事
2006年11月9日,日内瓦。曾任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长的陈冯富珍,经中国政府提名,获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国人第一次在联合国机构中担任最高负责人职位。5年半后,陈冯富珍由中国政府推荐,顺利连任。
这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扩大对外交往的一个绝佳例证。15年里,特区以中国代表团成员等身份,共参加国际会议1400多次;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不限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2万余次;举办或协办的国际会议逾1000次。
2007:恒指攀上3万点
2007年10月30日,港股恒生指数达至31638点,攀上历史最高点。这是香港股市风云变幻的一年。内地金融机构获准来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扩大QDII投资范围及投资额度……在一连串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港股市值、成交量、单日涨跌幅等多项市场指标屡创新高。
香港经济也在这一年,连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迸发出强劲活力,进入回归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8:奥运马术赛事闪耀香江
2008年8月9日至20日,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成功举办。赛事决出了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三项赛的个人及团体6枚金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马术高手参与竞逐,吸引了众多市民和访港游客。
百年奥运、一夕梦圆,为了纪念这个激情的夏天,继1996年李丽珊夺冠带来地铁奥运站,香港的地图上又多了两个与奥运有关的地名——奥运大楼和奥林匹克广场。
2009:庆贺祖国60华诞
2009年10月1日,晚8时整,维多利亚港上空烟花绚烂,礼炮声声、欢呼阵阵。年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以这般华丽而真诚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母亲60寿辰的祝福。
数个月里,香港民众将国庆气氛推向高潮。酒会、晚宴、联欢、画展、慈善步行、巡游嘉年华……活动多姿多彩又港味十足,参与人数动辄逾万。凭借这些活动,尽情诉说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2010:政改方案顺利通过
2010年6月25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以超过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投赞成票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关于2012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修订议案。
前一天,特区立法会表决通过了2012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修订议案。这意味着特区政府提出的2012年政改方案获得立法会完全通过,香港民主发展由此迈出“一大步”。
2011:“十二五”规划列出港澳专章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港澳部分首次单独成章。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对于香港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和详细阐述,令香港社会倍感振奋。
行政长官曾荫权说,这表明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重视,也确立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可以为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为香港注入了新的梦想与强大信心。一张充满机遇的发展蓝图,已经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