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佛学问答
 
“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2/7/15 8:53:13 阅读:1

  问:这些年,说到慈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捐款,可是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家对这种强迫捐款的做法感到反感,按照佛法的理论,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根,您对“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

  答:佛法所说的善行并不局限于捐款。在佛教中,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施三种。除了以捐款(或物)行财布施之外,还可以通过向他人传授佛法智慧或是生存技能等方式来帮助对方(法布施),或是通过自律及解救物命等方式使对方获得安全感(无畏施)。

  至于“慈善”为什么会演变为强迫捐款,我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企业家们对社会有更多的感恩心和责任感,也就不会将扶贫济困、回报大众的善行视为压力,觉得是被迫为之。如果大众都能从我做起,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指责和抱怨。事实上,这种指责和抱怨往往不是出于利益大众的发心,而是种种复杂的不良情绪在作祟。这是双方都需要加以反思的。

  从佛教角度来说,人人本具佛陀那样的智慧德相。行善,正是开发这种无限潜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利他和自利完全是统一的。行善,就是通过对众生的帮助,来完成自身生命品质的提升。所以,行善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就像那些有着稳定收益的投资,只要投入,必然带来日益增长的收获。如果认识到行善的利益,我们就会以欢喜心来面对每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因为这正是在为自己播种福田。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