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教界新闻
 
中佛协发言人介绍佛教界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情况和经验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更新时间:2012/9/20 8:30:08 阅读:1

  2012年9月17日,各全国性宗教团体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在湖北武汉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明杰法师通报了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情况,内容如下: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明杰。

  很高兴有这样的殊胜因缘,向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介绍近五年来全国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

  佛教主张慈悲为怀、拔苦与乐,知恩报恩、反哺回馈,重视因果、广种福田,拥有深刻包容的公益慈善理念和悠久深厚的公益慈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协会引领全国三大语系佛教高举“爱国爱教”的伟大旗帜,积极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开展了大量公益慈善活动,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来全国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重视,广泛参与,颇具规模。

  全国各级佛教协会和寺院,对公益慈善事业普遍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引导;广大佛教四众弟子,踊跃参与,尽心尽力。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至今,全国佛教界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的资金和实物,折合人民币近18亿6千万元。当百元、十元乃至几元的爱心善款集成十几亿的大额钱物时,佛教界和信教群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满腔热情、踊跃参与和尽心投入体现无余,佛教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精神和传统也随之彰显。

  二、结合实际,发挥特长,灵活多样。

  佛教界在开展公益慈善事业中,因地制宜,发挥特长,或依托寺院,或借助法会,或举办慈善文化活动,或成立专门的公益慈善组织,或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关怀某类特殊人群,或针对所在地的社会问题,或发挥拾遗补缺作用,在赈灾助困、兴教助学、医疗服务、老年关怀、孤儿抚养、残疾护助、护生环保、心灵环保等各个领域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

  三、重视制度建设,科学运作管理。

  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始终重视制度建设,根据各自实际有计划地设立专门的公益慈善组织,将传统的佛教慈善精神与现代公益慈善管理运作模式相结合,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有效整合分散的佛教慈善资源,努力提高科学管理和专业运作的水平。

  四、重视心灵慈善,展现佛教特色。

  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不仅致力于解除受助者的现实困难,而且以此为契机帮助受助对象开阔胸怀、振奋心力、净化心灵,乃至成长进步,改变命运;更希望借助公益慈善事业,面向社会民众,倡导自利利他的精神,弘扬乐善好施的风气,传播关怀互助的文化。

  总之,继承和践行佛教慈善理念,重视发挥佛教优势特长,采用现代运作管理模式,灵活应用多种形式;这些可以作为近五年来佛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共同经验。

  今年2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积极支持和鼓励宗教界积极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我们佛教界对此深感欢欣鼓舞,也对今后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今后,中国佛教协会将继续团结和带领全国佛教界,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创新运作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弘扬公益理念,传播慈善文化,为服务社会、利益大众,净化人心、促进和谐,发挥积极作用,贡献佛教界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里,我也代表中国佛教协会恳请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报道我们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有关情况,帮助我们传播佛教慈悲精神,唤起社会爱心,培养公益意识,促进社会和谐。


  谢谢大家。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5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