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2014年新年开示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4/1/30 6:33:25 阅读:1

  在这个修学佛法的道路上,贪、嗔、痴日渐减少,同时我们生命内在的菩提心、慈悲心、智慧能够每天都能增长。同时我们也要祝愿法界的众生能够走出生命的迷茫,走向生命的觉醒。

  我们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的非常精彩的节目,精彩的分享。那么,看到大家在菩提书院的成长,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充满着无限的欢喜,我想这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传递。

  什么叫正能量呢?事实上,所谓的能量,就是我们生命内在的心理,我们的心理活动。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有良性的心理,也有负面的心理。我们内心的贪婪、恐惧、仇恨、焦虑、嫉妒,那么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生命内在的负面的心理,同时,它也是一种负面的能量。那我们知道,作为我们凡夫的生命,是以贪、嗔、痴为基础的生命。这种贪、嗔、痴为基础的生命,事实上它是会不断的制造负能量。这些负面的心理。正是因为这些负面的心理,给我们每一个生命在这个无尽的轮回中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同时也给了这个世界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所以佛教里讲,心静则国土净,心染,污染,那么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污染,世界的干净与污染事实上是根源于我们人的内心。当然我们的内心除了负能量之外,我们的内心每一个人生命的内在都有觉悟的本性,都有一个巨大的正能量。我们除了种种不良心理,我们内在也有许多良性的、正向的心理。善良、慈悲、爱、宽容、无私、公正、良知,那么这些都是我们生命内在的正向的心理。而这样的一些正向的心理,一旦成为我们的生命的品质 ,一旦成为我们的人格,它将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和安乐,同时也会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无穷无尽的安定、和谐。

  那么这个正向的心理给我们每一个生命,对我们这个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通过我们的这些学员的分享,以及他们的节目,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菩提书院这些学员在菩提书院的成长,在菩提书院的进步,在菩提书院修学了之后所产生的这种变化。所谓这个变化是什么呢?那就是内心的这些自私、焦虑、恐惧、贪婪、嘲讽、不安,也就是贪嗔痴的这些心理正在日渐的减少。同时呢,我们内心的智慧、慈悲、善良、公正,那么这些良性的心理正在增加,正在进步,我想呢,这也正是学佛的的意义所在。

  所以我们讲一个人学佛有没有进步,如何来检验一个人学佛有没有进步,关键就在于,就是在看,你内心烦恼有没有减少,你内心的智慧和慈悲有没有增加,我觉得这个是检验我们每一个人学佛能否进步的一个硬道理,这是检验我们学佛的关键。所以菩提书院学习的十八字方针,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要来自于观念改变,心态改变,最终到生命品质的改变。

  当然佛法有84000法门,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它所要做的事情,都要达到一个这样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我们今天人们修学、如何修学。面对博大精深的佛法,确实会有许多的困扰。那么我们菩提书院呢,建立两套模式,一套是三级修学模式,还有一套就是服务大众模式。就是一个是做事,一个是学习,通过三级修学模式,引领着我们如何从生命的迷惑,走向觉醒,通过做事的模式,就是引领者我们如何成就慈悲。

  所以佛法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我们从迷惑走向觉醒。那么这个觉醒也就是包括两个方面,自觉、觉他。我们通过三级修学模式来帮助我们完成自觉。我们通过服务大众,来帮助我们完成觉他的修行。

  那么我们的这样的两套模式的建设,长期以来,也是我们整个书院的骨干,各个委员会通过长期的努力,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书院的各个委员会在这一方面呢做了许多的努力。从辅导委员会在做这个有关辅导员的选拔、辅导员的素质建设、辅导员的团队提升、素质的提升、团队的建设。从修学委员会如何办好一个班,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传灯委员会在建立一套现代这个社会如何以这种模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一种传灯方式、传播方式,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有我们的慈善委员会,我们对现代慈善的探索,我们做了临终关怀、亲子关怀,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这些模式上的探索。那么这样的一些探索,为我们菩提书院未来的开展,菩提书院的开展,就是讲明年,我们整个书院的建设要走向一个常规化、平常化。常规化、平常化,就是修学佛法、做慈善、传灯需要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把修行真正的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家常便饭。修行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个,这是书院未来开展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方向和目标。因为我们只有把这个书院的开展变成常规化、平常化、那么它才能够正常的运作。那么每一个人那么通过这个三级修学、常规化的修学,自修,小组共修、班级共修,在共修中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所以,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修学佛法是非常不容易。因为我们内心里面有太多的混乱。外在的环境有太多的诱惑。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引导,我们想要走出这种凡夫心的迷茫,这是非常的不容易。

  所以,一方面呢,我们要把修学变成一种常规,我们不断的用佛法的智慧来关照我们的内心、不断的来检讨自己 ,从修学中提升我们的智慧,从做事中调整我们的内心。所以禅宗里面讲的“历镜练心”。

  我们平常不做事的时候,我们躲到一个山里面去,我们不去跟人接触,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很有修养,很有修行。但是当我们面对各种环境的时候,面对各种人和事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各种冲击、各种逆境的时候,那正是我们了解自己,检查自己的一次机会。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内在的不足,我们会看到自己内心还有很多的私心、贪心、嗔恨心,以及种种负面的情绪。所以我们通过做事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同时呢,也正是我们调节自己内心的机会,不要让自己在境界的面前掉到这种贪嗔痴的陷阱里面去。通过做事唤醒我们内在的慈悲。那么这就是我们慈悲修行,境界、通过做事可以来帮助我们成就慈悲的修行。

  所以,这个未来书院常规化的建设,那么这样的一个建设以及推动,它是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的来努力。菩提书院是一个觉醒的家园。那么这个觉醒的家园当然首先还是要立足于我们个人的修学,个人的修学是我们这个书院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因为菩提书院的这个家园是由我们大家的力量组成的,是由我们众多的人组成的。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面如果都充满着贪、嗔、痴,那我们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家园的呢?那我们势必一定就建立一个充满着贪嗔痴的家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着觉醒、都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慈悲 , 那我们就能够建立一个觉醒的家园。

  所以我们的生命能否从迷惑走向觉醒,我觉得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真诚、认真、老实的按照三级修学模式,这是一个关键的所在。

  我们从去年以来,我们对书院的修学也做了进一步的一些相关的讲话,开示,包括八个步骤。我们讲了修学的八个步骤,就是我们如何把学习的道理,到最终变成我们的生命品质。我们学习佛的智慧,如何把智慧变成我们的生命品质。我们学习慈悲,如何把这种慈悲变为我们的生命品质。那么这个过程中我们分为八个步骤。八个步骤事实上隐藏着三种禅修。

  这个三种禅修也就是观念的禅修、心态的禅修和生命品质的禅修。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在未来这个学员入学的时候,我们都会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培训,作为培训的一个内容。

  所谓观念的禅修,我们修学佛法,事实上是在接受佛法给我们提供的这样的一种智慧的认识和智慧的观念,通过对法义的正确的理解,然后获得一种对人生,对世界、对生命的真相的一种正确的认识,然后从把这个道理变成我们的认识,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观念的禅修。

  然后我们学会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用佛法的智慧来待人处事。那么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心态在改变。我们过去过去用错误观念形成的许多不良的心态,我们现在学会用佛法的智慧,建立一种良性的心态,正向的心态。这个过程中就是通过运用智慧的观念,摆脱不良的心态,建立正确的心态。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心态的禅修。

  第三步就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去重复正向的心态,不要让我们的内心陷入到这种不良的心态中里。我们的心态 ,正向的心态不断被重复了之后,最终会成为我们的生命的品质。那么这就是一种生命的禅修。

  那么我们说学佛,成佛,我们所要成就的是什么?成就的就是佛菩萨的品质,我们现在是凡夫的品质,凡夫的品质就是以贪、嗔、痴为主导,那么佛菩萨的品质就是以悲智为内涵,充满着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慈悲。我们学佛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的摆脱以贪、嗔、痴为主的这种的生命的的品质,最终要成就这种像佛菩萨一样的智慧的品质、慈悲的品质。

  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通过个人努力的学习,我们能够严格的贯彻菩提书院所倡导的十八字方针,从真诚、认真、老实、理解、接受、运用,到最终成就这种观念改变,心态改变、生命品质改变。我们从迷惑中走出来,我们会越活越明白,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事实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大家都在关注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价值。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根据我们眼前的需要,根据社会的潮流。当然社会的潮流是变化不定的,我们眼前的需要是变化不定的。所以我们现在找到的价值始终都不是一个究竟的价值,它只是一个暂时的意义。真正的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离不开对生命的认识。也就是你真正了解生命的真相,你才能知道这个生命的究竟价值,你真正知道生命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你只有对生命有了真切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之后,你才有可能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就像我们需要去开矿,开发一座矿山,这个山,这个矿山上究竟有多少价值,那就是你必须要对这个矿山进行了解,认识。你只有准确的了解到这个矿山里面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矿之后,你才有可能知道这个矿山的开发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回报。

  同样,我们对生命的了解也是一样。如果不了解生命的真相,那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真正的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那么我们学习佛法,佛法的智慧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真相。我们从迷惑中走向觉醒,我们从找到的生命的意义,我们看到过去的迷茫,看到无史以来的贪、嗔、痴给我们带来的生命的过患。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进步以后,当然,我们书院的所有学员,我们都会想着我们要帮助更多的人发起菩提心,帮助更多的人走向生命觉醒。

  我们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那就是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不仅仅要自己走向觉醒,同时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我们知道中国佛教有四大菩萨,四大菩萨也就是四大名山。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峨眉山的普贤菩萨。这里面有悲、智、愿、行,这个悲智愿行,它是代表着一种高尚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它也是作为我们一个大乘佛子,作为一个菩萨的行者,我们应该要具备、应该要学习的四种生命的品质。那就是文殊菩萨是代表着智慧的成就,当然,这种智慧是大智慧,是生命内在的无限的智慧。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有无限的智慧。所以我们通过三级修学,帮助我们如何走出生命的迷惑,最终开显我们生命内在的觉悟的潜质。这是我们通过三级修学可以来帮助我们来成就智慧的修学。

  同时我们观音菩萨是代表着慈悲的成就。大慈大悲,这是一种大爱,这是一种无限的慈悲。什么叫大慈大悲,那就是我们需要对每一个众生都能生起慈悲心,没有一个众生你不能慈悲他的,当你具备这样的一种心行,才意味着你真正的生起慈悲心。那这种慈悲心的修行当然我们首先要有菩提心,要有这样的一份承担,我们愿意帮助一切众生走向生命的觉醒,愿意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但是在我们内心里中还是充满着贪嗔痴,充满着不平等,充满着好恶之心,所以真正的慈悲心的修行也是要在生活中。所以我们书院中两套模式,服务大众模式,我们需要通过传灯,通过慈善,通过去面对每一个具体的众生。当我们面对我们每一件事,每一个具体的众生的时候,你的内心里面是充满着对立、 隔阂、冷漠还是充满着无限的关爱,你要通过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来检讨你的内心。当你在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过程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事实上是充满着封闭,充满着对立,充满着冷漠。那么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就是打开我们这个封闭的心,来帮助我们通过对众生的痛苦的思考,唤起我们的同情心,唤起我们的慈悲心。我们通过一个人,两个人,到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当我们随着这样的一种修行,我们内心的慈悲心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乃至到有一天我们对一切众生都能生起慈悲心,那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慈悲心修行的过程。所以我们通过书院的修学,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慈悲心。

  那么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事实上就是代表着一种愿力,大愿地藏王菩萨,我们知道地藏王菩萨的愿力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代表着一种无限的承担的力量。其实我们讲到这个慈悲啊,有的人经常问我这么一个问题,他说这个南传佛教也讲慈悲,我们汉传的大乘佛教也讲慈悲,但是这个慈悲跟南传的慈悲,跟我们大乘佛教讲的慈悲,究竟有什么不同,它的不同就在于,大乘佛教讲的慈悲,它是立足于菩提心的基础上,它是带有一份承担,那也就是它不是随缘的慈悲,而是要尽未来际的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如果只要有一个众生没有离苦得乐,我自己都不会去涅槃,我自己都不会去享受快乐去,那么这就是一份承担。所以我们要学习地藏王菩萨的承担精神,以帮助一切众生走向一种生命的觉醒为己任,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承担力量的时候,我们就会具有无限的力量。

  同时呢,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他是一种大行,行就是一个誓愿,它是一个无限的誓愿。我们在学习普贤菩萨的行愿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个愿力都以尽虚空遍法界的微尘为对象。礼佛,就是以尽虚空、遍法界的像微尘数的诸佛为礼敬对象。以利益、恒顺众生,也是以尽虚空遍法界的像微尘那么多的众生为利益的对象。所以普贤菩萨就是代表无限的誓愿,也就是说他所做的这个誓愿,就像我们开菩提书院,我们要把它开到法界的每一个微尘里面去,能够帮助一切众生通过三级修学,走向生命的觉醒。所以,普贤菩萨是代表着一种誓愿广大无限。

  所以作为一个大乘佛子,我们就是要以四大菩萨作为我们的本尊,作为我们的榜样。当我们具有这样一种愿力,同时我们具备这样的一种智慧, 具备这样的一种慈悲,我们就会很有力量。当然智慧、慈悲、愿力,这都是需要通过我们在三级修学,通过两套模式,通过修学模式,通过做事模式,我们的力量将会在不断成长。

  当然,书院的修学具体还是要落实到我们眼前的当下,我们要办好每一个班。如何办好每一个班,这个是我们修学的基础。那就是我们在明年书院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专门编了一本叫班级服务手册,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书院的精神,两套模式的精神,三级修学模式的精神和服务大众模式的精神,我们需要通过辅导员,通过这些班委的渠道,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班级。

  每一个班级事实上就是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单位, 就是一个修学的小团体,那么我们每一个班级是靠我们班级的15位学员,我们需要共同的来营造修学的环境。作为辅导员来说,我们要对书院不仅仅是承担着三级修学的一个辅导的任务,同时也代表着还要传递你对书院正确的认识,以及要推动学员在修学的同时,能够参与书院的传灯、慈善。所以,辅导员、班委就是书院和学员、班级连接的管道。书院的目标就是以帮助每一个人修学佛法,以帮助以这个班级为中心。如何办好一个班,成就每一个人修学。这就是我们菩提书院的目标。

  所以每一个班级的班委们、班长、组长,还有传灯班委和慈善班委,我们需要去忠实的去领会书院的这种慈善的精神、传灯的精神,做好班级的传灯工作和慈善工作,每个班级我们都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学氛围。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同时也能参与书院的建设,把这样一份觉醒之光能够传遍世界。我想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其实,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有很多的无明,有很多的烦恼,如何摆脱内心的无明,摆脱烦恼?这不仅仅是每一个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所以办好书院,不仅仅是对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对于佛教界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来源:菩提路上的慧春博客)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