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焰口,是饿鬼的名称,又称面燃,其形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因生前悭贪吝啬、贪心不知足,而行到这样的果报,长年受饿,备受诸苦。《救拔饿鬼陀罗尼经》说,世尊在迦毗罗城时,为诸比丘及菩萨众说法,阿难独居静处精进用功,到了三更半夜,有五名叫焰口的饿鬼出现在前,其形体枯槁,面貌丑恶,头发副县散乱,留着长长、尖利的指甲,肚子像山一样大,但喉咙又细得根针一样,脸上还喷出熊熊烈火,来对他说:“三日之后汝命将尽,即生天饿鬼这中。”阿难大惊,=赶快来到佛陀说法的地方请示解决的方法。佛陀说焰口经和施食的方法,并说如果能施饮食给恒河沙数的确饿鬼和诸仙,非介可以不堕此道,还能延年益寿。佛教阿难持“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法”七遍,让有限的食物变成种种甘露饮食,充遍法界,使无量恒河沙数的饿鬼与诸仙等众,饮食饱满、解脱苦趣,超生到三善道,施食者可以延年益寿,受到诸鬼神的拥护。
饿鬼道的众生平日常受饥渴,想吃东西时,看到的食物就会化成火炭无法下咽或口中常喷出火,也无法进食;想喝水时,水一拿到嘴边就化为血水,喝也喝不下。还有一种饿鬼喉咙如针般细小,肚子却像一个大鼓,根本无法吃东西,因此常常处于饥渴状态,非常可怜。午间以后是鬼道众生的作息时间,若他们见到人间在吃晚餐、或宵夜,就容易难过或瞋恨心,为了怜悯众一,一般寺院有过午不食的规定,就是源自于此。
放焰口现场
焰口法会的时间是每天晚间五点半到夜间十一点,这是为了配合鬼道的生活作息,因为鬼的食时在晚间(下午七点至晚上十一点),过此时辰,鬼就不能吃东西了。梁皇大坛每天下午七点到晚间十一点举行放焰口,善根深厚者可以出离、使善根较弱的众生也可以得到一时喘息的机会。佛事内容从迎请诸佛菩萨开始,之后召请十方一切孤魂众生,以清净甘露滋润身田,离邪行,归敬三宝;接着以各种手印和咒语,破地狱、召饿鬼变食、召罪、催罪、定业、忏悔、施甘露、开咽喉……一直到奉送。
放焰口法会就是藉由德行相当的法师来带领大众修《瑜伽焰口施食要集》,瑜伽焰口以密法为主,这个仪轨可以让鬼道众生暂时除去痛苦,饱餐一顿,然后听闻法要。焰口法会因规模大小而分一大士焰口、三大士焰口或五大士焰口,主要分别是依照有多少位主法和尚同时主法,最重要的是观想,种类孤魂都前业享用食物,听经闻法,将有限的供品观想成无数,满足大家的需求。每逢持咒或结手印时,各方兴和尚都在轮番施和,法会时间也不相对延长。在水陆法会中,第一天到第四天晚上都有放焰口,水陆期间总共需要做五堂焰口,最后一堂焰口在水陆圆满前一晚举行,每一堂的主法和尚人数则不限定。
从一九八七年开始打水陆的如乘法师说:“参加法会的人数众多的确话,供品也要多,才具有应有的功德。有的法会越办越成功,有的则否,关键在施食的量够不够,在五堂焰口中有五大士、三大士或一大士,照规矩讲叫五方焰口、三方焰口及单方焰口为什么要办这么多焰口,因为不同时段有不同众生前来,所以要不断施食给他们,总不能要众生等吧!不管是做几方焰口,都算是一堂焰口,为什么灵鹫山要办三大士焰口?因为水陆的规模大,相应的众生也多。”
每天的焰口佛事长达五、六小时,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但参加的信众却非常踊跃,还没走到梁皇坛就看见大家席地而坐,由于人数众多,不少人都坐到外面的走廊上了。忍受着饥饿、口渴,似乎可以更体会到众生受苦的感觉,自然而然更用心于观修,希望可以解除众生的痛苦。
香积组的师兄姐们,更是绞尽脑汁,将每桌都设计成一幅美丽的图案,还另出心裁,以冬瓜、萝卜等各种蔬菜作为法船,用铝箔包饮料摆出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图案。一五○桌焰口桌,摆满整个广场,普度众生,宴请参与水陆法会的历代祖先及无人祭祀的孤魂等众,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施食”,看起来就像是民间七月的大拜拜。
每天焰口法会的最高潮就是法会即将圆满时,法师们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果、饼干、佛手(用面粉捏)、零钱、花朵遍洒在地上,表示鬼道众生现在可以进食了,那是多半也都超过夜间十点了,法会圆满后,供品就搜集起来分送给信众带回家吃平安。
斋 天
水陆第五天内坛举行告赦佛事后,外坛清晨近五点,在梁皇大坛举行“斋天”,民间俗称“拜天公”。佛教徒虽不皈依诸一,但礼敬诸天,因为诸天归命佛,百且奉行正法,修诸善业,不做恶业。据《金光明经》记载,诸天于金光明会上,一一于佛前发菩提心:“金光明会上,诸天于佛前一一发菩提心,亲承如来法敕,恒常护佑受持读诵金光明经者。”诸天秉如来咐嘱,巡行人间,以慈心辅翼有德者,奖善罚恶,因此世间才出现供佛斋天的法会,诵经礼忏,施设净食,供养十方三宝、护世诸天及其随从。为了表达最高的敬意,法会坛场应该设佛、法、僧三宝席、诸天及其侍从的座席。一切的供品、摆设应当极尽庄严、清净,法会的礼赞唱诵应当力求如法如仪:茶水、供品、菜蔬也要讲求洁净新鲜。
据清代弘赞所集《供诸天科仪》云:“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经,修忏时,设供三宝、诸天。”又宋遵式律师所集《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中,奉请诸天为大梵尊天、三十三天、护世四王、金刚密迹等,可见斋天科仪之诸天,非民间拜天公的玉皇大帝。
由于斋天法事在梁皇大坛之内举行,而且时间是在清晨四点半,因此自前夜十一点焰口法会结束之后,义工们就彻夜未眠,准备坛城的摆设,布置斋天所需的各种供具、法器、牌位以及供品等。
放 生
水陆第五天早上七点,斋天后依水陆仪轨举行“放生”,放生的动物都是提前一两天到附近煌菜市场买回来,这是为了怕生意人一听到有放生活动,就事前到处捕捉动物,再卖给法会。
反而使这些无辜的小生命身陷囹圄,小生命未蒙其利,反而先受其害了。放生的地点也很重要,必须选择在少为人知或适合生存的野外,因此放生也是一门大学问呢!
放生源于经典中诫杀生食肉而来,进而积极救护诸生命体。《梵网经》卷下记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生受生,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关于放生救护之法,很多经典都有记载。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经上说,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为长者之子,名字是“流水”。当时国内疫病流行,流水向父亲求得医方,外同为人治病。有一次,流水到一个空沼泽,池水已快干涸,上万条鱼儿在烈日曝晒之下,濒临死亡。
在找不到水的情况下,先拿树叶来遮住烈日,延长鱼儿的生命。后来他发现有一些恶人为了捕捉池鱼,在河流下源险要的地方截断水流,才使得湖水干涸,流水立即向国王借二十头大象,到上游用皮囊盛水,让大象背负到空泽,泻水于池中。又遣大象取食、散入池泽里给鱼吃,然后为鱼施法食,解说大乘经典,这些鱼死了后,全部都升天了。
放生的动物一般以生命力较强的动物为主,如鸟类、鱼类、泥鳅、蚯蚓、乌龟、青蛙等。放生时须先于坛前,经法师诵经、洒净、为动物皈依之后,再运送到隐密,少为人知且适合动物生存的地方,再依不同的属性,放它们重新返回大自然。参加过两年放生的邱晟铨说:“很喜欢放生的感觉,拯救了一个生命就和它结了一个善缘,看到生命重生的喜悦,仿佛心中郁卒也一扫而空。去年放生乌龟时,它们在水中游一段后,竟还频频回头看大家,像是在谢谢大家;放生鸟时,它们也不会一下子就飞走了,会先停在枝头上叫两声,似乎也在快乐地向大家述说重获自由的喜悦。”
六小坛
外坛为什么要诵这么多经典呢?佛教有那么多经,为什么要诵这些经呢?不同众生有不同的接引法门,请来的四圣六凡,层次都不相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经典来度化他们。《华严经》是为天界以上的菩萨所说、《法华经》鼓励发菩提心、《金刚经》修般若、《梁皇宝忏》修忏悔,《阿弥陀经》是为接引念佛生净土的众生而说。
走到每一个小坛,发现每坛的设计都不一样,供奉的佛像也不同。难得来参加水陆,虽然无法去参加每一坛的共修诵经,但我每天一定都到每一坛礼礼佛,走一圈下来,心境别有不同哦!
华严坛
供奉:中国供奉释迦牟尼佛、右边是文殊菩萨、左边是普贤菩萨,称为华严三圣。
法师人数:二人
奉诵经典:华严经
部数:一部。
经典简介: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本经是如来成道以后的第二个七日,为文殊、普贤菩萨等,阐扬诸佛的佛国世界及菩萨的修行法门,是佛陀成道后在菩提道场等处为菩萨宣说的经典。内容记述佛陀的因行果德,开普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法华坛
供替:释迦牟尼佛。
法师人数:六人
奉诵经典:法华经。
部数:廿四部。
经典简介:本经以譬喻、诗、象征等文学,赞咏永恒的佛陀,寿命无限,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重点弘扬“三乘归一“,即声闻、圆觉、菩萨之三乘归于一佛乘,说明人人皆可成佛。此经自汉译本问世后,随即于汉地盛传开来。在《高僧传》所列举的讲经、诵经者中,以讲、诵此经的人数最多,于敦煌写经里也是此经所占的比重最大,仅南北朝时期,注疏此经的就达七十馀家。
净土坛
供奉:西方三圣,中间阿弥陀佛、左边是大势至菩萨、右边是观世音菩萨。
法师人数:六人
奉诵经典:每天持诵阿弥陀经及佛号无数。
经典简介:内容叙述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清净庄严,诸佛真诚赞叹众生往生净土、六方诸佛的印证,及持名念佛,使净土信仰明确而平易。
药师坛
供奉:药师佛
法师人数:六人
奉诵经典:药师经、金刚经、梵网经心地品。
部数:药师经一二○部、金刚经一二○部、梵网经心地品四十八部
经典简介:
药师经:祈求除病苦的经典,说明现世利益及往生净土的思想。
金刚经:述说佛法最究竟的义理:般若。
梵网经心地品: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诵的一切大乘戒法,说明菩萨行的种种戒行,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本经的传播,向来都重视下卷说菩萨戒相部分,成为中国汉地传授大乘戒主要的典据。
药师坛的规模,在外坛中仅次于梁皇大坛及净士坛,由于药师琉璃光如来何大医王之称,因此坛内两侧排满了各功德主消灾祈福的“长生禄位“。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楞严坛
供奉:释迦牟尼佛。
法师人数:六人
奉诵经典:楞严经
部数:廿四部。
经典简介:本经说明“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理,并解说成佛时的定境及菩萨修行的阶次。
诸经坛
供奉:释迦牟尼佛
法师人数:六人
奉诵经典:圆觉经、金光明经、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部数:各廿四部
经典简介:
圆觉经: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此经的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
金光明经:与法华经、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的三部经,诵读此经,国家皆可获得四天王守护。
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过去世自在王佛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出家,出名法藏,发无上心,五劫思维,摄取诸佛国土的清净之行,并发四十八项庄严佛土,利乐众生的大愿,法藏成佛后,号无量寿怫。经中并叙及净土之庄严,又劝发诸天众生精进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土。
观无量寿经:此经的内容,是叙述王舍城内阿阇世太子,听信提婆达多的恶言,将其父频婆娑罗王幽闭在七重室内,欲令饿死,后来又将母韦提希幽闭在深宫内,不令外出。这时韦提希忧愁憔悴,遥礼耆阇崛山向佛祈祷,佛和目犍连、阿难献身王宫内,时韦提希原欲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佛即在宫内为他宣说三福、十六观的往生法门,示现西方净土,并说修三福、十六观往生西方的方法。
一千五百年的流传史
据《释门正统》说:“诸仙食置于流水,鬼食置于净地。”可见布施饿鬼时,饮食是放在干净的地上;布施神仙及婆罗门,(注:印度四姓之一,译为净行、净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饮食则放入流水中。水陆法会就是水、陆、空一切生灵悉皆普度,既施以食物令其饱足,接着又告诉他们佛法,令众生心开意解、离苦得乐,这就达到超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