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魔”?“魔”有邪、不正之意。
在《大智度论·卷五》提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是魔名诸佛怨仇,一切圣人贼,破一切逆流人事,不喜涅盘,是名魔。”
另外,在《大智度论?卷六十八》“释魔事品”也提到:“魔有四种:烦恼魔、五众魔、死魔、天子魔。烦恼魔者:所谓百八烦恼等,分别八万四千诸烦恼。五众魔者:是烦恼业和合因缘,得是身,四大及四大造色眼根等色,是名色众;百八烦恼等诸受和合,名为受众;小、大、无量、无所有想,分别和合,名为想众;因好丑心,发能起贪欲、嗔恚等心,相应、不相应法,名为行众;六情、六尘和合,故生六识,是六识分别和合无量无边心,是名识众。死魔者:无常因缘故,破相续五众寿命,尽离三法,识断寿故,名为死魔。天子魔者:欲界主,深著世间乐,用有所得故生邪见,憎嫉一切圣贤涅槃道法,是名天子魔。”
所以,“魔”对众生而言,是修行的障碍:能夺众生的法身慧命与功德法财,令众生无法成涅盘道,得解脱乐;是堕落的助缘:使众生心生迷惑,烦恼忧愁,邪见疑悔;对佛法不信,深著世间欲乐,始终轮转三界六道当中,无法出离。
所以,如果想要灭除修行之障碍,远离堕落的因缘,便不得不先了解“魔”从何生?《六祖坛经》云:“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心性本自清净无染,然而由于无明妄想,对境界产生分别、执著,而起贪嗔痴,造杀盗淫……此时,心与恶法相应,便落入了魔道;若能一念回光,转化恶念;或发菩提心,为众生广修菩萨行,当下就是佛、菩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