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佛学问答
 
佛教为何称别人为“施主”?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6/12/19 7:32:10 阅读:1

  “施主”梵文音为陀那钵底(其中“陀那”是施,“钵底”是主),又作布施家,即施予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那么没做过这些事就不是“施主”了?首先看一看施主惠施的五功德:(一)名闻四远,众人叹誉;(二)若至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三)受众人敬仰,见者欢悦;(四)命终之后,或生天上,为天所敬或生人中,为人尊贵;(五)智慧远出众人之上,现身漏尽(佛教徒称烦恼为漏),不经后世。可见,“施主”的称呼就是晨钟暮鼓般警醒着你要做到五事: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那些和尚称你为“施主”,也不是非得让你布施东西,而只是为你好,提醒你有许多福分可以得到。至于你要不要这些福分,就是你的事了。需要补充的是,举行丧葬仪式的丧家,亦称施主。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