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佛教常识
 
皈依体守护的方法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7/3/22 20:07:23 阅读:1

  要保护自己的皈依体,除了经常作意守护外,还要用一系列“学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依照《广论》卷四所说的“学处”,一般有以下六种:

  皈依后不再皈依其他的天神。

  这里天神是泛指,如大自在天、帝释天、山神、龙神等。即使到这些天祠神庙或教堂,也不能顶礼膜拜,更不能有皈依之心,否则即失皈依体。这就是《涅槃经》所说的:“若皈依三宝,是谓正近事,终不应皈依,诸馀天神等。”(据《广论》卷四第107页所引,下凡引此经均同)

  这里要注意的是,破不破皈依体,关键在于有没有皈依、崇信之心。《优婆塞戒经》说:“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皈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皈依法。”(净三皈品第二十)不过,一般人对这一原则很难把握。三宝是我们最究竟的归投处,舍宅、身命有危险时,与其向诸神求护,不如向三宝求护,这才是学佛人的正行。

  皈依后不能对有情损害舍弃。

  即对于人、畜等,杀害、打骂、系缚、囚禁、穿鼻、不能负重强令负重等损害有情的事均不能做。否则,易由失慈悲心而种下破失皈依体之因。这就是《涅槃经》所说的:“皈依正法者,应离杀害心。”

  皈依后不能与外道共住。

  不共住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不与外道一起生活,恐被外道的习气熏染,生起邪见。第二是“对于三宝不信,或且诽谤者,不应随顺也。”(《菩提道次第略论》卷二,第50页)即使在不方便的时候,也不能附和别人对三宝怀疑、诽谤的言论,否则即易失皈依体。这就是《涅槃经》所说的:“皈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

  皈依后必须恒修皈依。

  也就是要经常地思惟内外道的差异、三宝间的差别和三宝的功德,以坚定自己对三宝的信心。并且经常念诵皈依三宝的偈颂,如“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能海上师说:“此颂每日多诵最好。西藏任何仪规之首,皆有此颂,此为修行之根本故。”(《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讲记》)

  皈依后纵遇命难不舍皈依。

  众生在六道中轮回,身命、受用等,是不可能不舍离的,如果为了这些舍弃皈依,意味着在生死苦海里永无出头之日。《略论》说:“身命受用,终须舍离。若因彼故而舍三宝者,则一切生中常为苦逼。故当立誓自决,任遇何缘,乃至失命,皆不舍离皈依。”(卷二,第54页)

  皈依后应该恒修供养三宝。

  《广论》卷四引《三摩地王经》说:“由佛福德获饮食,愚夫不知报佛恩。”作为三宝弟子,应当明白,我们今生的一切圆满受用,都来自布施等善业,获人身而学佛,更是由往昔修十善业、亲近供养三宝而来。所以说乃至饮食以上,皆由三宝功德所致。这样,我们必须恒修供养,以报答三宝大恩,同时也圆满自己成佛所需的福德资粮。

  按《广论》的说法,供养有“一切物”与“一切时”这二个特点。所谓“一切物”,《广论》说:“复次恒需受饮食故,尔时若能首先供养而无间缺者,少用功力,而能圆满众多资粮。故随受用净水以上,应以先首至心供养。”(卷四,第111页)这是说我们每天都必须饮食,如果自己喝一杯水都事先供养三宝,不用花很多的气力,就能圆满极多的资粮。所谓“一切时”,是指不拘任何时间都可以供养三宝。《广论》说:“故一切时,当勤精进供养三宝。”(第112页)这主要是从培养我们供养心的角度来说的,与“供食物不能在午后”的说法并不矛盾。至于其他的供养方法等内容,可参看有关经典及《广论》的论述。

  三皈之后,应行与应止的内容还有很多,《瑜伽师地论》中有详细的解说。法尊法师在《从为什么皈依三宝谈到皈依三宝后应做些什么》一文中也有明晰的讲解,这里也就不再详谈。我们衷心希望佛教界对关系到法身慧命最根本的皈依问题认真研究,高度重视,不愧对已在中国流传了二千年的佛教!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