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佛教常识
 
佛教的“慈悲”是什么意思?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7/7/18 8:03:06 阅读:1

  “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孺皆知的名词,“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是如果进一步去探讨,就会发现有许多人其实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教义,但是皆以慈悲为根本,佛经上说: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可见慈悲思想与佛教关系之密切,尤其是大乘佛教的菩萨道,不外是慈悲精神的实践与完成。经上说:菩萨因众生而生大悲心,因大悲心而长养菩提,因菩提而成就佛道。如果菩萨看到众生的忧苦,不激发慈悲心,进而上求下化,拔苦与乐,就无法成就菩提大道,因此慈悲心是菩萨成佛的必要条件。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予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