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和观世音菩萨这两个圣号是同一个菩萨,是根据因中自利和果上利他而分别命名的。大家对此要有个了解。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是在“因”中自利,以这种方式来命名的。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在中国佛教里有两种翻译,旧译为“观世音”。后来到了唐朝,由于中国文化习惯从简,便改称“观音”,少了一个“世”字。当然这也是为了避讳唐朝创业皇帝李世民的名字;尔后乃习以为常,但亦有仍称观世音菩萨者,不一而足。
另一种译名叫“观自在”,是中国最伟大的第二位留学生玄奘法师所翻。第一位比他早到印度取经的中国僧人为晋朝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个人认为原先许多位菩萨的译名,包括观世音菩萨,并不合宜,因此别译。
事实上,观世音菩萨和观自在菩萨,两者是同一慈尊,皆可称呼,旧译观世音并无差错,因为观世音菩萨是依修音声法门而成道的,即是楞严经所说的“耳根圆通”,藉著倾听万法之声,得证菩提。
因此,就其本身修行的因地上说,观世音菩萨的称谓没有错误。而由此法修证成功的行者,能澈万法根源,看透所有存在的本来面目,十方世界自由来往,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无不自在,故称观自在。以现代观念来讲,即是真正得到解脱,获得自由自在的人,这是很不容易的。
平常我们说自由自在,那是放在很小的范围、很浅的层次上说,真正的自由自在,对我们人类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人便脱不开时间的限制,一生下来,随著年龄的增长会老,老了会病,病了会死,对于自己根本无法作主,可说是很不自在,何况其他。只有得了道的人,才能解脱生老病死的困囿,为宇宙万法之主,超越任何时空,永恒存在于十方三世,达到真正“观自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