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佛教常识
 
扔掉你的“佛法放大镜”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8/3/5 13:11:27 阅读:1

  一、修心or健身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拜佛就是向神灵表示身心的折服,匍匐在祂的脚下,祈求护佑。以这种心态礼佛,等于是把佛陀当作黑社会老大,把自己当作小弟,诵经似乎也成了上缴保护费。

  礼敬佛,首先要了解佛的功德。如果对佛陀一无所知,礼佛的功德便会大打折扣。有些居士,他在做大礼拜时非常精进,一个接一个不停地磕,丝毫没有疲倦之心。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做大礼拜是为了全方位地锻炼身体,让自己健康长寿。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见解,修心修到最后就成了健身。

  二、小动作,大道理

  “佛”在梵文里被译为“布达”,意即“觉者”。总的来讲,佛陀的功德具有智、悲、力三个方面。智慧上,佛陀断尽了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彻知宇宙万法的实相,因此能在一刹那间遍知一切。这并非把佛陀吹捧得很神圣,如来藏的本性就是如此。

  再者是大悲。证得尽所有智与如所有智后,心自然会生起光明的力用,进而平等饶益一切有情。这并非世间道德上讲的慈悲,它是由法性力所引发的同体大悲。最后是力,指佛陀具有遣除轮回众生苦因和苦果的能力。

  如果能明白这些道理,拜佛便不再只是简单的身体运动。这一动作背后,积聚的是无量的功德与智慧。

  三、恭敬,让心与佛相连

  恭敬心的基本意思是尊重。重,就是重视对方,把他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有了这种心态,便能防止许多不如法的事情发生,因为恭敬心本身就包含了戒定慧。当心恒常处于谦卑的状态,就不容易散乱;心定,明清的智慧自然就得以显发;智慧显发,正知正念就能维系自身,不会轻易造恶。

  而从出世间上讲,恭敬也是成佛的助缘。佛经中常讲:至诚恭敬。当虔敬的心达到极点时,就没有了分立面,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感应道交与加持,从而认出自心的本来面目。

  四、扔掉你的“佛法放大镜”

  有些居士学佛后,挑毛病的“境界”也提高了不少,看谁的行为都不如法。这就是跟法不相应的一种表现。学习佛法的目的,本来是让自己的烦恼减少,给身边的人带去利益,但我们却用它来放大别人的过失,增长是非风气;本来是让自己放下我执,但我们却用它来壮大自我,贬低他人。这种“佛法放大镜”的行为不仅自己不受益,更会让世间人对佛教信众产生厌恶感。

  希望大家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并加以改正。礼诸佛,更要敬众生。

  来源: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