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求得福寿?世间上有那些福田能够生长我们的福寿呢?佛经上举出了下列八种:
1、三宝:三宝是我们修福培慧的好福田,所谓“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梁武帝过去是一个樵夫,有一天打柴回家途中,遇到一场骤雨,突然看到路旁有一尊石雕的菩萨像在淋雨,于是赶忙把自己的斗笠摘了下来,盖在菩萨的头上,由于他恭敬布施一顶斗笠,终于成为九五之尊,统理整个山河。
2、父母:父母是我们的恩田,佛经上说父母恩惠浩大,为人子女者纵然一肩挑父,一肩挑母,累劫累世行孝,也无法报答春晖恩泽于万分之一,孝顺父母的人必能得到人天爱敬,福寿俱全。
3、师长:师长传授我们以技能,启发我们以智慧,使我们能立足社会,明白善恶是非,师长是我们的敬田,应该恭敬他们如父母。
4、弟子:学生、徒弟、儿女,是我们未来事业、生命,乃至精神慧命的传承者,要好好爱护他们,细心教育他们,使他们茁壮健挺。
5、病人:身罹疾病的人最需要别人的照顾,有病的人我们应该拿出悲心、耐心,去关心他、帮助他、鼓励他,以进步的医药治疗他的身病,以精辟的道理去除他的心病,使他早日解脱病苦。佛经上曾说:八福田中,看病为第一福田。释迦牟尼佛虽已果德圆满,仍然不舍弃修植福寿的任何机缘,为病比丘看病,何况薄地凡夫的我们,怎可轻忽掉举,不知自求多福呢?
6、急难:遭遇紧急灾难的人,如水灾、火灾、矿灾、空难、兵难,都是我们布施爱心的对象,因此我们的社会上设有许多的慈善机构,创立各种的慈善事业,目的就在帮助急难的不幸者。不过今日所举办的慈善工作,应该以救助急难为主,而不是救济贫穷。难是一时的,贫穷是长久的,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因此有人主张“救急不救穷”,贫穷是救不了的,贫穷要靠自己去努力振作,最重要的是救助灾难,在别人最危急的时候,适时地助他一臂之力,在别人最饥渴的时候,即地播洒清凉露水。
7、根缺:身体残障的人行动比一般健全的人不方便,求生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奋斗,我们在物质上要资助他们,在精神上给予鼓舞,让他们对生命燃起热烈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他们,平等地给予一切生存的机会,容纳他们,接受他们,不可以把他们视为异类,给予不平等的待遇。
8、百苦:忧愁、烦闷,受痛苦煎熬的人也是我们的福田,当我们解除了他们的烦恼,把欢乐散播给他们的时候,我们不但获得了福寿,同时也得到助人最乐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