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不生气好,但却找不到赶走嗔的方法。下面末学例举的这些方法在对末学来说皆很受益,因此末学列出的调伏嗔心的方法仅供诸网友参考。
1、修忍辱法
在南传的《法句经》说:“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忍是很不容易的,心上一把刀,唯有难忍能忍,才能成为大丈夫。
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因果观、慈悲观这个基本观点上的,是从三世因果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对待别人无缘无故的侮辱我们、加害我们,是以偿报和悲心来看待的。我们应该受,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2、修观幻法
如果我们深入观察这嗔心,会发现我们平时都是太在乎自己的利益、面子、得失心。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我们的执我之心在做怪,我们的嗔心很多是由贪引起来的。
当我们遇到违缘之事而心里刚要不平静时,我们就问一下自己“是谁在生气、生气是我吗?”经过如此层层观照,因为心念不再执着烦恼,所以嗔火就不再生起。
3、修缘起法
十二因缘观也会很好的对治我们的嗔心。长阿含卷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阴缘。
当我们听到我们不想听的话时,如果听到的是中文,马上就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听到的是外语,就不会起情绪反应。如果我们这样来观察,语言是由一个个字组合而成,而我们的生命也是五蕴组合成的“假我”,那么就不会执着语言。
4、修空见法
缘起性空,在我们生气的过程里,身心的变化速度非常快,都知气总有消的时候,当我们在不生气时观一个我们生气的原因,就会发现生气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从种种形成生气的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问题去对治,下回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不需要再生气了或再生气了也没有原来的火气大了。
5、持名号法
平时在生气时是越想越气,这是因为我们专注在了生气上,而我们在平时中却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心念是散乱的。
这时如果提起一句佛号,就能让心由外境回到内心,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并且以心的力量截断生气的念头。或因一时之气而要恶口时,想到圣号心中就会生起惭愧,火气就会减小或者消失了。
6、修禅定法
修习禅定也是调伏嗔心的方法。凡是定力修的好的人,外境来时而不动其心,就是动一下也能马上平复。修习禅定有助于对治嗔心,一个有定力的人是不会随便生气的。
7、修慈悲观法
嗔心对修行是一种严重的障碍,佛说有嗔心的人修行如沙蒸饭。嗔心重的人较不会想利益他人,而与菩萨道慈悲利他的精神相背。
我们平时不高兴其实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如果能以同情心、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则也较容易生起慈悲心,便不会常常生气。
最后末学在这里引用寂天菩萨的偈颂: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若己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