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大事年表 | 最近更新 | 站内搜索 | 新浪微博:@厦门市太平岩寺
电话:0592-2048015 传真:0592-8127339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佛教常识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来源:太平岩寺 更新时间:2019/5/21 7:50:26 阅读:1

  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心地观经》

  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还有众生恩。

  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

  我们在多生的轮回里,一切众生都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曾对我们有恩,因此要报答众生恩。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呢?就如偈中所云:“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意思是对待世间众生,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视自己如一切众生的儿女,应当对众生奉献、孝养,行仁慈。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就算受人打骂也不怀恨,为什么?一切众生就像是父母,儿女受到父母打骂,怎能心怀怨恨、处处计较呢?还是要忍耐接受。

  在这首偈语里,一方面说做子女的要孝养父母,另一面也提到,对一切众生莫起瞋恨心,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比方说:

  第一、能息事宁人:

  所谓“忍一口气海阔天空,退一步想风平浪静”,很多人我是非,只要能忍耐,纠纷最后就能无形中化解。

  第二、能增长德慧:

  对于别人无理的吵闹,如果能够忍耐、接受、化解,不仅增加自己的力量,也提升自己的道德,增长智慧。

  第三、能消灾免难:

  人生最大的修养就是忍辱,布施、持戒的功德,都远不及忍辱;忍的功德很大,可以让人消灾免难。

  一个老是不能忍耐的人,会经常招灾惹祸,能忍下一口气不计较,可以消灾免难。

  所以,如何报答众生恩?《心地观经》这首偈语明白指出:对众生应奉献、孝养和慈悲;若众生无明,对我们讥讽、打骂,则不必太过计较。只要能坦然以对,以忍为力,必定有助于人格提升,消灾免难,增进福德与智慧。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虎园路2号万石植物园内 中文网址:太平岩寺.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11 闽ICP备19021265号-1
电话:0592-2048015 邮箱:tpys_0592@qq.com 微信号:taipingyansi
Copyright 2010-2023 太平岩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