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说在寺院里才叫修行,有句话叫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寺。我们也可以说大修修于市,小修修于寺。为什么说在寺院里是小修呢,这就是要我们到市井中、生活中去修行,去锻炼。
实际上修行无处不在,我们走在马路上捡一个垃圾袋,上车时扶老人一把,给孕妇让座,给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等等,都是修行。有人把修行窄化了,认为念经、打坐才叫修行,当然念经和打坐是修行,但修行远不止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念经,为什么要打坐?还是为了摄心。为了使自己的心处于清净、无染的状态。
在寺院学修回家后,家人可能用异样的眼光看你,看你跑到寺庙里这些天到底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改变。那就看你的表现了,如果你想给家人种下善根,结下佛缘,就要在他们面前真的有所改变。譬如以前你和父母说话,爱生气,爱斗嘴,反驳他们,现在你善解人意,横顺他们,或者很沉静,不急躁;以前你从不洗碗,不做家务,现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给他们减轻负担……如此等等,别人看到你去修行后有进步,都会赞叹你,你就在他们心目中种下了善因。
我们修行,不能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带来恶缘。什么是恶缘?让人家毁谤你。说这个人原来还正常,一到庙里,回来就神叨叨了,这个看不顺眼,那个没有学问,张口指责别人,闭口是一些高深的佛学名词,这都是没有领会学佛的精髓,因为自己不当的言行,还容易给身边的人留下造口业的机会。真正的学佛者,一定是恒顺众生,这个人现在不信佛法,你别强求,别人有缺点,你能包容。
真正学佛的人就是水,装在杯子里像杯,装在桶里像桶,装在罐里像罐,放到海里,融入一切。所以,你只能给别人好的,不能给别人坏的,当人家习气还没有断的时候,不要指责他们。“求之不得,反求诸己”,当我们不能改变对方的时候,就要学会改变自己。修行即是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观照。大家看观音菩萨,她是以慈悲之心恒久地观照一切众生。什么是慈悲心?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别人痛,像自己痛,别人乐,像自己乐,别人有困难,如自己有困难一样。你和别人是连体的,起码也如母亲之于子女一样,母子连心。而观音菩萨,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