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开悟了,自己即时就明白自己已经开悟。如虚云和尚56岁在高旻寺打禅七时,开水烫手,茶杯落地粉碎,“当下大悟”;六祖在袈裟遮围下听五祖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言下大悟”。《楞伽经》称此为“自宗通”和“悟通”。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自明悟”。
二、自己没有立刻明白,但有禅师在旁边,他知道你已经开悟,于是问你一句:“你知道如来真性是什么吗?”你立刻就明白刚才那种情况就是知道了如来真性,就是入了无分别境界--无我、无人、无内、无外……,证到了空性,当然也就明白自己已经开悟。这种情况称为“他点悟”。
三、自己已经开悟,但不属自明悟,又无禅师在旁点拨,自己不明白自己已经开悟。此称为“未明悟”。这种人过一段时间,就会达到自明悟,或者有缘遇到禅师,达到他点悟。这没有什么奇怪,因为这种开悟,毕竟只是人生的第一次,没有经验,致使某种根器的人不可能当即明白。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他在未明白自己开悟时的开悟,不是开悟。恰如某人从未见过和吃过芒果,有一天朋友请他吃了,但不告诉他这就是芒果,他不知道自己吃了芒果,能说他没有吃过芒果吗?
自明悟、他点悟、未明悟,这三者的差别,是意对开悟这件事的认识的差别,决定这种差别的是悟前六根修行基础的差别,与开语本身的程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