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会的来历
农历七月十五,对于佛教而言,是孝亲报恩、供养僧众的“佛欢喜日”、“盂兰盆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在中国的汉传佛教寺院都会有“盂兰盆会”。要想了解盂兰盆法会的真正意义,就不得不说《佛说盂兰盆经》。所谓的“盂兰盆”,是梵语和华语的结合之说,“盂兰”是印度梵语,中国翻译为“倒悬”;“盆”是华语,是器皿、用器。一个人如果是头朝下,脚朝上,悬吊起来就叫倒悬,是很痛苦的。这部经缘于因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堕入了饿鬼道,受饥渴苦报,饮食不得充足,此种痛苦犹如倒悬一般。所以,佛陀慈悲为目犍连尊者解救其母的恶报痛苦而说了这部经。
如何过佛欢喜日?
孝亲
盂兰盆节传递的是孝道,倡导佛弟子在父母生前、亡后皆要尽孝。父母在世,关心父母的生活,让他们衣食无忧;随顺父母的心,让他们内心世界常常快乐无扰;为父母积善培福,有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得到“了生死、脱轮回”究竟利益。父母亡后,慎终追远,广做功德,将功德回向给父母,令其早生莲邦。
茹素
盂兰盆当日,佛弟子尽量茹素,茹素就是放生。《梵网经》云,在无始无终的漫漫轮回中,我们在业网系缚之中,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佛欢喜日,佛弟子食素放生,慈云普护,尽以孝道。
诵经
佛欢喜日,为父母摄心持诵《佛说盂兰盆经》《地藏经》等,持念佛号,将诵经功德回向给父母,感恩现世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父母积福积德。
发愿
其实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佛弟子还要生起菩提心,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为现世父母祈求福乐百年的同时,也发愿救度七世父母,愿他们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斋僧
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佛欢喜日,供佛斋僧,并将供僧功德回向给过往的亲人,如此,可以利益这一世的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享福乐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