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此物欲横流、广告媒体发达的今日,学佛修行,决不能以为其弟子众多,声名远播,就认他是成就者:须知佛陀告诫弟子四依法中之‘依法不依人’:亦即皈依学佛依止于说法者,要合乎佛陀正法。绝对不可以其外貌庄严或神通广大、弟子众多,广告、知名度最大,就盲目皈依,如此将是自毁慧命的行为呢!
《杂譬喻经》曾有这么一段故事;从前有一比丘,因破戒而被排斥、摈弃:正当其懊恼、悲叹哭泣行走之时,适逢一鬼,此鬼犯法,也为毗沙门天王所摘弃。鬼问比丘:你有何事哭泣而行?比丘答说:“我破戒违犯戒律,被众僧所排斥;一切檀越(施主)所供养的全部失去。而且恶名到处被传播,因此愁叹、哭泣啊!”
鬼告诉该比丘说:“我能令你恶名声消失,并且得到很大供养,你可站在我的左肩上,我让你在空中行走。人们只能看见你,而看不到我,唯你若因此得到大供养,应当先供养我。该鬼就扛此比丘,于其先被摈弃的聚落上空行走。
此时聚落人们见此景象都感惊奇,而认为该比丘确是行道圣人;辗转传言:“众僧不应冤枉摈弃得道圣人。”于是村人皆异口同声呵责该寺众僧,并且恭迎此比丘住于寺内,因此得到大供养。
此比丘则不违其誓约,将所得衣食诸物先供养该鬼。另有一天该鬼又担此比丘游行空中之时,正值毗沙门天王官属巡游,鬼见司官大感惊怖,马上扔下比丘,奋力逃走,此比丘因此堕地而死,身首碎烂。
宝藏论云:神通有五种:
一曰妖通:如狐狸老变,木石精灵依附之类。
二日报通;如鬼神逆知,神龙隐变,或夙世所修天眼未成,今世童年视听特异者之类。
三日依通;如乘符往来,药饵咒水,以及放光引神,必有所依藉等类。此三者假名曰通,实非通也。以不究竟,且必退转故。
四曰神通;计有五,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神足、六、漏尽通,此虽名通,有究竟不究竟二种。无道者,不究竟,终必退转,并有危险,颠狂成魔,堕大地狱。
由上可知所谓‘有神通’的人,不一定是成就圣者,更可能妖魔鬼怪附身而不自知呢!佛陀于法华经中说:“未得谓得,是大妄语业。”‘未得谓得’亦即自己尚未得道,但是为贪供养,便告诉他人说自己已得道,说法时自已身上会放光,天龙八部都会来听,会惊天动地…殊不知佛陀严厉地教导我们,不可显异惑众。
佛陀曾说:比丘不应于俗人前现其神力,若显现者,得越法罪。(根本说一切有部·奈耶杂事卷二)另律摄卷九则说:“若对俗人现神通者,得恶作罪。…无犯者,为显圣教,现希有事,自陈已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调伏故,虽现无罪。”唯行者须注意‘心调伏’三字之意义;亦即显现神通者,若无法让对方‘内心清净无染’就是不合乎戒律,得越法罪。
由此点可知学佛行者,若因见其师父显现异能、神通,或听推荐者言其师父神通广大方进去者,不妨退一步想,‘因这样的因缘而皈依学佛,我内心有多一层的平静否!’若没有,甚而热衷于追求各项感应、神通,那就表示自己所皈依的并非明师,反而有可能就是佛陀所云:“末法时代,外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行者能不慎之!
佛陀设教,是为了教导众生‘离惑证真’、‘回归本性’。‘诈现异象、神通’来吸引众生,便会使初学者因不解道理,而铸下‘道未得,神先乱’的后果。所以纵然已得宿命通或其他神通者,还是要隐藏这种凡人所无法理解的境界……比如宾头卢尊者,为了得到一只挂在半空中的钵,在俗人面前现了神通,便被佛陀喝斥一顿。另莲花色比丘尼,在佛前现作转轮王身,也被佛陀呵责了一顿呢!‘矜夸无德’拜师学佛不可不慎啊!